大唐亡了我还在——罗隐
仔细看这个头像,跟杜甫比就像一个买家秀,一个卖家秀一样。
两人的写作风格也雷同,但成就也像是一个买家秀,一个卖家秀。
两次罗隐都是买家秀。
哪么问题就来了:罗隐是?
一、挂科比不挂柯南的早年中年晚年
罗隐(833——909)原名罗横,是唐末钱塘(今杭州)人,生于一个官吏的家庭,祖父做过县令。少时英气勃发、才思敏捷,能诗能文,尤其诗作笔锋俊秀挺拔,又修养一身浩然正气。
罗隐二十七岁时决定赴京(西安)赶考,参加进士考试,没想到,这一考就考了十次(不确定到底参加了几次,我也不是学者,就取个比较大的数值吧!),20多年,考得差不多全京城的人都认识他了。
罗隐不像现在的一些学子,有考试恐惧症,一参加大考就失常。他每次考试都笔走龙蛇、信心满满。那些试题于他而言,毫无难度可言。
第一次考试,他的答卷锋芒毕露,言辞之间,伤及了考官的自尊。主考官大约有过这样的想法:你这个“貌古而陋”、“乡音乖刺”(相当于现在的“长得极为丑陋、一口土话,普通话不行)家伙,叫你狂妄,你就别想在放榜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名字了。
第二次参加考试,唐昭宗打算录用罗隐,这时候,韦贻范(两次考试之间罗隐写诗讽刺了他)举出罗隐的《华清宫诗》:“也知道德胜尧舜,争奈杨妃解笑何”,说这诗句在称赞唐玄宗的同时也讽刺了昭宗。昭宗大笔一挥,把罗隐的名字勾去了。
第三次考试,赶上那一年大旱,昭宗为解旱灾之忧,试题是如何防治雨旱灾害?罗隐试卷写着:杀头猪祭祀上苍那是瞎扯,建议唐昭宗和大臣们勤于政事,体察民情,植树造林,从根本上防止雨旱灾害。昭宗罗隐没给自己留面子,说自己昏庸。昭宗为了证明自己却是是昏庸就再次划下了罗隐的名字。
第四次去考试,这次竟然是一个看他不顺眼的大臣跟主考官打了个招呼,说罗隐这个人长得太丑了,奇丑无比的那种,在朝廷做官不是丢朝廷的脸面吗?就这样,他又落榜了。
把终极boss都得罪了第五次、第六次到第十次,中间主考官换了好几次,皇帝也换了好几个,唯一不变的就是罗隐一直没考上。
多次考试落榜之后,罗隐恨透了这无情的现实。多少纨绔子弟轻轻松松就上榜了,自己再怎么样都名落孙山。这时候的他干脆把自己的名字“罗横”改成了“罗隐”。或许他想:横行不了,我隐还不行吗?
这期间,罗隐身居京师长安,贫苦交加,又遭遇妻子亡故。也曾做过县主簿,依然摆脱不了穷苦潦倒的境遇。
当初进京赶考路过钟陵(今南昌附近),遇到一个歌女云英。十多年后,罗隐一次科考落第,又路过钟陵见到了云英。云英得知他仍榜上无名,惊愕地问道:“罗秀才尚未脱白?”(古代秀才进士及第前穿白色麻布衣。)罗隐一阵尴尬之后,心生哀痛,写了一首诗赠给云英:
钟陵醉别十余春,
重见云英掌上身。
我未成名英未嫁,
可能俱是不如人。
(罗隐写诗风格之一,抒发自己的郁闷不得志。)
同款的还有:
何必更寻无主骨,
也知曾有弄权人。
难将白发期公道,
不觉丹枝属别人。
罗隐可能还想考,但是另一个落榜生黄巢断了他的念想。881年黄巢攻入长安,唐僖宗慌乱逃窜,沿着安史之乱时唐玄宗的逃亡路线,跑到了四川。黄巢乱平,僖宗重回长安,归乡避乱罗隐作《帝幸蜀》诗:
马嵬山色翠依依,
又见銮舆幸蜀归。
泉下阿蛮应有语,
这回休更怨杨妃。
还作过《西施》诗:
家国兴亡自有时,
吴人何苦怨西施?
西施若解倾吴国,
越国亡来又是谁?
罗隐认为一个弱女子哪里懂得倾覆一个国家?一点都没想着讽刺当权者(写作风格之二)。
得即高歌失即休,
多愁多恨亦悠悠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,
明日愁来明日愁。
求官之途,除了失败,还是失败。官场社会的黑暗、人性的卑劣尽收眼底,罗隐随着逐渐老去,变得性格古怪、心胸狭隘、脾气急躁,原本又是耿直、孤僻、高傲、落落寡合的人,他的刀笔更加犀利,讽刺成了家常便饭,见到什么都看不惯,讽刺皇帝、讽刺权贵、讽刺小人、讽刺古人,甚至荒野祠堂内供奉的木偶神像,也莫能幸免。
但是这讽刺其中隐隐还有为黎民百姓的关心:
吕望当年展庙谟,直钩钓国更谁如。
若教生在西湖上,也是须供使宅鱼。
(某特定时期,钓上来的鱼也得上税)
《雪》
尽道丰年瑞,丰年事若何。
长安有贫者,为瑞不宜多。
二、乱世中的安逸老年
罗隐五十五岁时,投奔镇守东南的节度使钱镠。照例先投寄自己平素的诗书作品,卷首便是一首《过夏口》诗,有一句是:“一个祢衡容不得,思量黄祖谩英雄。”这里又用到了曹操杀祢衡的典故:祢衡年轻有才,孔融举荐给曹操,曹操不重用,任用祢衡为鼓手。祢衡心中不悦,赤裸上身敲鼓以侮辱曹操。曹操心生杀意,不便亲自下手,打发祢衡去刘表处。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恃才放旷,又打发祢衡去黄祖处。祢衡在黄祖那里,秉性难改,依然与主子黄祖发生言语冲突,黄祖一怒之下把他杀了。罗隐把《过夏口》放在卷首,抢先掷过去一枚烫手山芋,看你钱镠用不用我。不用我罗隐,你钱镠就是曹操。用我罗隐,你比曹操还高明。
乱世中的钱镠需要人才,对罗隐甚为器重,前后赏赐无数,与罗隐进进出出片刻不离。数次向朝廷上表章为罗隐求官,朝廷先后任命他做节度判官、盐铁转运使、著作郎。
罗隐晚年见知,对钱鏐感恩戴德,写过不少诗词来表达谢意。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《虚白堂前牡丹相传白太傅手植在钱塘》:
欲询往事奈无言,六十年来此托根。
香暖几飘袁虎扇,格高长对孔融樽。
曾忧世乱阴难合,且喜春残色上存。
莫背栏杆便相笑,与君俱受主人恩。
(类似的谢恩诗还有一些,算罗隐的写诗风格之三吧)
罗隐早年失意,晚来得志,活了七十七岁。临终前,钱镠探望,看着病榻上的罗隐,不禁泪眼婆娑,在罗府墙上手书一首诗相送,说:“黄河信有澄清日,后世再难继此才”。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底子且杀人不眨眼的军阀对罗隐激赏如此,令人感慨。
907年,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,唐朝灭亡,享国290年。两年后罗隐去世。
唐王朝并未厚待罗隐,罗隐却爱了唐王朝整整一个曾经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语文知识
看完点赞,得分过万
(不用怀疑语文老师的数学水平)
谢绝转载,欢迎转发朋友圈
本期彩蛋:
唐昭宗也曾经到处流亡。一次,昭宗身边随驾艺人只剩下一个耍猴人。此人手中的猴子十分驯服,能跟着流亡的皇帝大臣同起居。昭宗高兴之余,赏赐给耍猴人四品官并深绯色官袍一袭,号称“孙供奉”。罗隐知道后感慨良久,想想自己应试十年,尚未取得一官半职,一个耍猴人,只因为猴子训练得好,便轻易获得四品官。他又作了一首讽刺诗《感弄猴人赐朱绂》:
十二三年就试期,
五湖烟月奈相违。
何如买取猢狲弄,
一笑君王便着绯。